在流水线上生产房屋模块,像造汽车一样盖房子;制造能发电的建材,为建筑提供完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解决方案;将笔直的金属型材像拧麻花一样变成S形的双曲型材,打造双曲幕墙“天花板”级别的项目……建筑领域近年来诞生了大量的高科技产品,这是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访中国建筑旗下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和远东幕墙(珠海)有限公司时的深刻感受。
业内人士表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不断推进,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建筑业正加快转变建造方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变高空作业为平面流水作业
在中建海龙珠海基地的生产车间,九条自动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经过结构施工、装修机电一体化总装等一系列自动化流程,一个个房屋“模块”逐渐成型。工作人员把这些房屋“模块”运送到施工现场,将其装嵌成为完整建筑后,房子就“搭”好了。
用车间自动化生产替代工地施工,像造汽车一样盖房子,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MiC)让这一设想变成现实。
要像造汽车一样盖房子,将房屋拆成不同“零部件”十分关键,因此将设计做在最前端就显得至关重要。中建海龙总经理赵宝军介绍,中建海龙整合方案、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六大专业,实现MiC模块拆分前置、装修深化前置等四大前置,将建筑项目在设计之初就拆分为不同的集成模块单元。
生产过程也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赵宝军表示,MiC变高空作业为平面流水作业,与现场一道工序接一道工序的施工方式相比,MiC能实现在工厂并行化施工和流水化作业,可大幅提高精度、品质、效率。
在各个房屋“模块”被运送至施工现场后,工作人员用塔吊将其放至设计位置,完成接驳水电管线,通过可靠连接技术,快速组合拼装成结构稳固的建筑整体,最后对拼接处内墙面简单装修后即可交付。
“在设计、生产、建造及拆除后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中,MiC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绿色低碳、节材省工四大优势。数据显示,模块化集成建筑比传统建筑的建造工期可至少缩短60%、固废排放减少75%、现场用工量减少70%。”赵宝军在介绍模块化集成建筑的优势时说。
探索幕墙绿色转型新方向
如果说中建海龙通过产业升级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那么,中国建筑旗下的另一家企业远东幕墙(珠海)有限公司,则通过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幕墙绿色转型新方向。
远东幕墙董事长朱敏峰介绍,公司通过技术迭代、自主联合研发,推出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新型光伏建筑材料LIGHT系列,兼顾发电功能和建材属性,为建筑提供完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解决方案。
“以Mega Light A加大版轻质仿铝板光伏组件为例,该产品单块组件功率高达806瓦。在香港地区,100平方米的南立面应用每年约可产出1.2万千瓦时电能,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10吨,让建筑更低碳、生活更节能的美好期待变为现实。”朱敏峰说。
远东幕墙成为绿色建筑的践行者。2023年,远东幕墙珠海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利用原有建筑条件,结合自主研发的光伏系列产品,对基地厂房屋面进行BIPV改造。在并网完成至当年年末的9个月时间里,发电127.8万千瓦时。
科技不断赋能
在远东幕墙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有个形状不规则的墙面引人注目。
“我们成功中标深圳欧加大厦幕墙分包合约,欧加大厦可以说是双曲面幕墙难度的‘天花板’。大家面前这个形状不规则墙面就是双曲面幕墙的单元件。”朱敏峰说。
朱敏峰介绍,欧加大厦有97%的单元件属于三维空间的自由弯曲,将笔直的金属型材像拧麻花一样变成S形的双曲型材,且要做到两条型材如麻花般无缝拼插在一起,完成这一难度的施工是幕墙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远东幕墙曾承建香港中环美利道2号商业大厦幕墙项目,这是全球首例自由双曲面单元幕墙项目。大厦设计方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总监大桥谕表示,如果该项目是双曲幕墙的2.0时代,那么欧加大厦就是4.0时代。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创造”,不断升级迭代的背后是科技的不断赋能。朱敏峰表示,公司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立项目平面、立面和剖面图,将BIM建模导入加工中心,在很大程度上精简材料下单和加工图等工序;研发生产信息模型(FIM)核心技术,在业内首创幕墙开料自动化生产线和全自动化码件加工车间,在实现人员压降70%的基础上实现产能翻倍;自主研发铝型材弯曲工艺、全过程精度3D检测和弯曲型材加工全过程精度检测系统,率先推动幕墙检测智能化;自主研发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智能供应链管理体系。
本文由杏鑫平台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http://autospitz.com/index.php/xingxinguanwang/120.html